年初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对“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抓手,发展农特产品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农业品牌效应,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障了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现状及特点
(一)农村经济总量平稳增长。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92197万元,增长5.6%;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91152万元,增长5.6%。
(二)农作物种植保持稳定
1.去冬今春以来,我县围绕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农业增产增收方式进一步改善,实现夏收粮食平稳增长。夏收粮食播种面积43343亩,与上年基本持平,夏粮产量6518吨,同比增长0.7% 。粮食平均单产150.4公斤,同比增长1.8%。
2.素有天然温室美誉之称的元谋,蔬菜是农村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撑,蔬菜产业发展已经进入规模化,市场化,电子商务销售规范化轨道,元谋蔬菜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蔬菜产业发展又上一个新台阶。据统计,上半年蔬菜种植面积142207亩,同比增加157亩,增长0.1%,蔬菜产量390852吨,同比净增加16582吨,增长4.4%,实现蔬菜产值9.6亿元,增长4%。
3.园林水果种植面积继续扩大。据统计,本期末,园林水果种植面积达9.1万亩,比上年同期增加0.7万亩,增长8.3%,园林水果产量4.1万吨,同比增加0.9万吨,增长25.6%。
(三)畜牧业平稳发展。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的引领下,狠抓了畜牧业产业扶持脱贫,大力引进了牛、羊为主的优良品种,扩大了养殖规模,实现畜牧业平稳增长。
1.畜产品出栏。肉猪出栏128211头,同比增长4.5%,菜牛出栏11280头,同比增长6%,菜羊出栏44463只,同比增长6.9%,家禽出栏411690只,同比增长6.7%。
2.畜牧业存栏。生猪存栏198869头,同比增长3.1%,牛存栏75103头,同比增长5.9%,羊存栏197952只,同比增长6.3%,家禽存栏542489只,同比增长2%。
3.肉类总产量14267吨,同比增长4.9%。
4.禽蛋产量251吨,同比增长8.2%。
(四)造林绿化提升主导林业生产稳步发展。由于任务减少,全县完成人工造林面积有所下降;但以建设绿色元谋、美丽元谋为目标,多措并举积极开展造林绿化提升工作,截至季末完成育种育苗面积52亩,增长92.6%,完成四傍植树、零星植树454300株,完成抚育面积3.13万亩。
(五)渔业生产发展良好。伴随着土地流转新增加了水库坝塘个数,养殖水面进一步扩大,养殖产量平稳增加。上半年渔业产品产量达1820吨,增长2.2%。
(六)大春生产稳步推进。至本季末,全县大春农作物已经栽种255568亩,比上年实际播种面积增加1505亩,增长0.6%。其中,粮食作物栽种面积205583亩,同比增加1763亩,增长0.9%,经济作物栽种面积49985亩,比上年实际播种面积减少258亩,下降0.5%。
二、当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多变的天气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天气和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近些年来,一些极端气候如局地干旱、暴雨洪涝、低温雷暴等,每年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这些影响主要集中在脆弱性较强的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对农业生产构成威胁。
(二)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近年来,我县农业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依然有限,农业生产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特色农业产业有待进一步培育和发展。
(三)农业生产效益有限。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人工成本上升,削弱了国家各种补贴和减负政策带来的好处,导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成本增加,农业效益下降。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与进城务工相比,农业生产效益明显偏低,保护农民参与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保持粮食等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的难度不断加大。
(四)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农民致富意识高涨,加之受精准扶贫中的产业扶贫政策影响,全县新增了不少农民专业合作社,但大多影响力还较弱,缺乏龙头企业作支撑,还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发展壮大有难度。
三、确保农业稳步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改良中低产田,稳定播种面积,修缮农田水利设施,加强用水储水调度确保防洪排涝的顺利畅通,强化气象监测预报服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增强灾害防御能力,确保旱涝保收。
(二)加大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地位,加大农业基础设施保障,加大对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利用范围,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加强农业技术指导及信息沟通。各级政府及涉农部门要持续对农民进行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其他技能的培训,提高素质增强创收能力。同时大力开展高产创建活动,搞好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更好地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供求信息,提升农业生产效益。
(四)发展壮大农业合作组织。加大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政策及资金扶持,鼓励把高科技农业生产技术和现代化生产设备及市场机制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实现机械化作业、专业化经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