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上级6月初审核反馈的2019年全州从业和劳动工资统计年报数据,对我州的从业人数和劳动工资变化情况进行如下分析。一、基本情况
2019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州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州就业总体稳定。
(一)从业人数总体稳定
1.非私营单位从业人数小幅下降。2019年,楚雄州非私营单位3720家,比上年(下同)增加477家,单位从业人员163859人,减少610人,下降0.37%(详见下表)。
——从行业分布来看:从业人员主要集中的五大门类(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教育、建筑业、制造业、卫生和社会工作)从业人数占全部非私营单位从业人数的比重77.66%,提高3.82个百分点。
——从产业结构分布看:第一产业从业人数625人,减少675人,下降51.92%;第二产业从业人数40698人,减少5450人,下降11.81%;第三产业从业人数122536人,增加5515人,增长4.71%。三次产业从业人数结构比从上年的0.79:28.06:71.15变为0.28:24.84:74.78。
2.四上私营单位从业人数增加。2019年全州四上私营企业单位979家,增加63家,从业人数72688人,增加5880人,增长8.80%。其中采矿业增长11.08%、制造业增长5.86%、建筑业增长9.2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92.96%以及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倍多,其他门类从业人数有所减少。
3.从业人数变动的主要原因。全州从业人数总体稳定,无论是私营单位还是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第二、三产业流动性表现较为明显:一是全州制造业生产经营发展壮大,非私营单位中以单晶硅项目为主导的电子专用材料制造业从业人数增加;二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门类单位数增加,从业人数相应增多;三是因南方电网楚雄供电局归并省公司统一填报,使得全州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从业人数下降71.01%;四是在第三产业中,因受从业流动性较强、电商平台交易量逐年增加导致门店经营量相对缩小的影响,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门类从业人数下降。
(二)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小幅下降
由于年内企业薪酬标准稳定,机关事业单位无增资因素,南方电网统一由省公司上报等,全州工资总额和平均工资小幅下降。
楚雄州非私营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128.95亿元,下降1.45%;从业人员年人均工资81692元,减少893元,下降1.08%。其中: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年人均工资96652元,减少3256元,下降3.26%;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年人均工资123254元,减少36155元,下降22.68%;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年人均工资59372元,增加5897元,增长11.02%。
四上私营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30.37亿元,增长13.32%;从业人员年人均工资44641元,增加915元,增长2.09%。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1.就业形势严峻,供需矛盾突出
大中专毕业生、去产能企业下岗职工、退役军人和农村新增适龄劳动力依然是每年社会新增劳动力资源的主力军,招聘岗位要求提高、自身能力不适应岗位要求是导致社会就业供求双方矛盾的重要原因。受疫情冲击部分行业市场低迷,企业用工需求减少,企业稳岗和吸纳就业能力有限,就业矛盾依然较大。
2.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需求不稳定
全州制造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这些行业季节性用工突出,短期劳动力需求大,造成就业人数的波动和人员流动。
3.劳动力素质偏低
当前全州适岗劳动力中“两低”(低学历、低技能)劳动力较多,“两高”(高学历、高技能)劳动力明显不足。“两低”劳动力的择岗机会较少、在岗水平有限、稳岗能力差,劳动力素质偏低影响就业水平。
四、对策和建议
1.着力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多举措提高就业水平
从宏观经济运行来看,增长和就业息息相关,经济增速的高或低,对就业增长非常重要。在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需要用新的产业空间支撑广泛的就业机会,以实现就业形势稳中向好。一是要积极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就业规模不断扩大、高质量岗位持续增加,实现更加充分就业和更高质量就业。二是要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建立与新时代技能要求相适应的人力资本积累体系,建设规模宏大的合格劳动者队伍。三是要继续完善就业保护体系,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消除就业歧视,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四是要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基本取向,不断创新完善与宏观经济政策协同、与现代经济体系建设适应的就业政策体系,全力保持就业局势持续稳定。
1.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增强产业的吸纳作用
积极发展商贸流通、连锁经营、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养老、家庭服务、文化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电子商务,为网上创业的灵活就业人员提供有效支撑,建立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新型服务体系,扶持中小微企业,释放更多就业岗位,促进劳动力在第三产业内部的自由流动,增强劳动力吸纳能力。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 承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信息科
地址:楚雄市鹿城东路281号 电话:0878-3389601 网站标识码:5323000023
滇ICP备20005621号
楚雄州公安局备案号: 53230102000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