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仁县2021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永仁县统计局
2021年,永仁县紧扣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建设“阳光生态花果园”的目标,全面提升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较好的完成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为全县“十四五”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90751万元,同比增长11.3%,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7664万元,同比增长9.0%。
一、农村经济运行亮点突出
(一)粮食实现稳产增收,特色农业快速发展。按照“稳面积、攻单产、增总量、保安全”的思路,全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调整优化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粮食实现稳产增收,2021年粮食产量64724吨,同比增长0.08%。同时,依托永仁“中国阳光城”光热资源优势和“云南北大门”的交通区位优势,“阳光生态花果园”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蓬勃发展。2021年全县园林水果产量84780吨、同比增长40.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2656吨、同比增长4.9%,花卉种植面积930亩,同比增长45.3%,鲜切花产量达1710万枝,同比增长418.2%。
(二)林产品增长明显,林业资源优势转变。2021年以板栗、核桃等为主的林产品产量增长明显,全县种植板栗111654亩,产量16777.08吨,同比增长15.6%,种植核桃112589亩,产量1773.78吨,同比增长50.4%,生态优势逐渐转化为经济优势,助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
(三)畜牧业发展稳中有进,蚕桑产业成为助农增收的新亮点。全年生猪出栏158107头,同比增长22.9%;牛出栏15921头,同比增长1.77%;羊出栏145872只,同比增长2.55%;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达20125吨,同比增长19.52%。蚕茧产量1026吨,同比增长7.77%;全年蚕农售茧收入5681万元,同比增长53.58%;综合收购均价55.37元/公斤,同比增长44.57%,产值、均价较上年有大幅增长。
(四)渔业养殖面积稳定,持续保持健康发展。2021年全县渔业养殖面积8100亩、水产品产量705吨,同比分别增长1.3%和1%。
二、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1年全县农业发展形势总体向好,主要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三产融合持续推进,但农业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缓慢。新型主体带动不足,大多数主体规模小,管理粗放,产业链条短,带动能力弱。“三品一标”认证发展质量不高,全县获评云南省绿色食品“名品名企”数量少,涉农经营主体品牌意识不强。
(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不平衡。随着农业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优势愈优,劣势越劣,各种矛盾更加明显,特色种植优势较为明显但农产品精深加工“短腿”也明显,农产品有口碑无品牌,农户有一定发展经验但种植方式粗放,管理方式单一。
(三)三产融合发展带动不强。全县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初步形成,但由于一产产业化程度不高、二产缺乏产业关联程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企业等因素制约,三产融合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
三、几点建议
(一)积极扩大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对特色蔬菜、水果、中药材、花卉等经济作物,加大引导,稳步扩大种植规模,促进种植业多元化发展的同时,要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争取和建设力度,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管理,不断夯实粮食生产条件,坚决守住基本农田红线、守好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
(二)发挥区域优势,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进行农业产业规划,引进优良品种,不断推广农业科技,建设现代化生产基地,创新经营管理机制,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增强产品竞争力。继续加强芒果、核桃、板栗、黑山羊等高原特色种养殖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打通销售渠道,尽快把自己的品牌推上县外市场,形成品牌经济、绿色经济,实现品牌效益,较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
(三)建好“阳光生态花果园”,打好“绿色食品牌”,全力推动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按照建设以晚熟芒果为主导的特色水果“一县一业”发展定位,落实“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要求,实施“一二三”行动,加快创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支持芒果、板栗、油橄榄、松露、石榴、柑橘、樱桃、草莓等特色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推进以哲林公司三产融合为重点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 承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信息科
地址:楚雄市鹿城东路281号 电话:0878-3389601 网站标识码:5323000023
滇ICP备20005621号
楚雄州公安局备案号: 53230102000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