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姚安县2021年基本单位结构状况分析

索 引 号:115323000151676045-/2022-0405004 公开范围:公开 生效日期: 主 题 词: 文  号: 著录日期: 发布日期:2022-04-05 发布机构:楚雄州统计局 标      题:姚安县2021年基本单位结构状况分析



姚安县2021年基本单位结构状况分析

姚安县统计局

基本单位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其总体数量及变化趋势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姚安县2021年基本单位名录库汇总资料,现对姚安县基本单位的总体规模、产业和行业结构、地区分布等情况进行分析,为全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姚安县基本单位现状

2021年末,姚安县共有基本单位4479个,其中法人单位3820个,产业活动单位659个。

(一)法人单位总体情况。2021年末,姚安县有法人单位3820个,其中单产业法人单位3750个,多产业法人单位70个。与上年相比,法人单位增加352个,增长10.15%;与2018年第四次经济普查相比,法人单位净增加1497个,增长64.44%。在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单位3080个,占80.63%;机关、事业法人单位158个,占4.13%;社团法人单位74个,占1.94%;农民专业合作社411个,占10.76%;其他法人单位97个,占2.54%。总体上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县企业法人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二)法人单位产业分布情况。从法人单位三次产业分布情况看,第一产业法人单位1455个,占38.02%;第二产业法人单位658个,占17.23%;第三产业法人单位1707个,占44.69%。从法人单位三次产业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我县法人单位虽然覆盖全部社会经济活动,但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法人单位占比不高(详见图1)。

(三)法人单位行业分布情况。从法人单位行业分布看,姚安县法人单位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住宿和餐饮业。其中:农林牧渔业法人单位1452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38.01%;批发和零售业法人单位692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18.12%;制造业455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11.91%;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239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6.26%;住宿和餐饮业222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5.81%。汇总资料显示,农业及传统行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文化和体育娱乐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一些科技含量高或新兴行业占比交小(详见图2)。

(四)法人单位机构类型分布情况。从法人单位机构类型的分布情况看,企业单位数量大,占比最高。汇总资料显示:姚安县企业法人单位3080个,占法人单位的80.63%;机关和事业单位法人单位158个,占法人单位的4.14%;社会团体74个,占法人单位的1.94%;村(居)委会77个,占2.02%;农民专业合作社411个,占10.76%;其他组织机构20个,占法人单位的0.52%。由此不难看出,企业法人单位在基本单位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体现(详见图3)。

(五)法人单位登记注册类型分布情况。从法人单位登记注册类型看,我县共有内资企业法人3077个,外资企业法人3个。在内资企业中私营企业2981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78.04%,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为96.79%;国有和集体企业6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0.16%,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为0.20%;有限责任公司77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比重为2.02%,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比重为2.50%。从企业经济类型分布情况可以看出,私营企业占据主导地位(详见图4)。

(六)法人单位区域分布情况。从法人单位区域分布上看,栋川镇共有法人单位2256个,光禄镇441个,前场镇270个,弥兴镇207个,太平镇125个,官屯镇259个,这6个镇的法人单位数总计达3558个,占全部法人单位的93.14%;其余3个乡共有法人单位262个,仅占6.86%。上述情况表明,法人单位主要分布在6个镇区,特别是县城区栋川镇集中了59.06%的法人单位,县域经济中心地位突出,其余3个乡法人单位数量较少,所占比重不大(详见图5)。

二、基本单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以上分析可看出,近年来,姚安县基本单位数量保持较快增长,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但是也应看到基本单位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区域分布不均衡。单位数量较多的6个建制镇的法人单位数量占到了全县的93.14%,发展相对较快;其他3个乡法人单位数量较少仅占6.86%,发展相对缓慢,且经济规模较小。

(二)“空壳”单位和“皮包”公司较多。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准入门槛降低,企业经营情况瞬息万变。从实际情况来看,有的企业存在注册而无经营活动,或由于经营不善和其它原因关停的现象;部分企业属于无固定经营场所、无固定办公人员、无一定生产经营活动的“皮包公司”不具有统计意义,对地方经济发展没有丝毫的贡献。

(三)企业法人单位数量仍然偏少。从基本单位统计资料可看出,姚安县企业法人单位数量仍然较少,特别是工业企业数量和规模较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四)单位规模缺乏竞争力。在全县3080家企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只有146家,占比仅为4.74%。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若不能大幅度增加规模以上企业的数量,县域经济势必缺乏竞争力。

三、加快扩大基本单位数量和规模的建议

要实现姚安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做好基本单位的合理布局和提升发展能力。

(一)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工业经济中,传统的加工企业依然占据较大的比重,其他行业的贡献力依然不高。要依托园区建设,把园区经济作为工业强县的突破口来抓。重视和发挥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县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和引进一批有潜力的加工和制造企业,使之规模化,集团化。

(二)注重特色,发挥优势,加快和扩大农副产品加工业。姚安的农副产品数量大、品质优、种类多,是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的理想之地。从姚安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业的状况看,初加工特点明显,精深加工企业少,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盈利能力弱,经济效益并不可观。因此,要加快培育和完善地方产业配套体系,逐步建立新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尽快形成规模效益明显,加工链条长,资源利用率高,产品种类多样化,研发有序推进的优势产业群,促进该类企业的健康发展,为姚安经济增长和创业就业提供更多的支撑。

(三)深化实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推动中小企业不断成长并走向特色发展之路。在现有中小企业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构建以全县重点产业、产业园区,亿元以上规模企业为骨干,小型企业为支撑的梯度发展格局。通过引导,扶持等手段,大力发展为集团企业、大中型等规模企业。同时要通过进一步开拓市场,产业引导和要素优化配置等方式梯度培育,针对性培育并滚动发展,使产品质量优,市场前景好,技术质量高,发展潜力大的小型企业尽快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提升经济总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