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武定县城镇化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索 引 号:115323000151676045-/2022-0914001 公开范围:公开 生效日期: 主 题 词: 文  号: 著录日期: 发布日期:2022-09-14 发布机构:楚雄州统计局 标      题:武定县城镇化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近年来,武定县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统筹县城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促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县城发展质量,城镇化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一、武定县城镇化发展现状

(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随着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综合承接力不断增强,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末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7.8%,比2015年末提高了8个百分点,比2010年末提高了17.1个百分点。2020年末城镇常住人口达9.04万人,比2010年末5.64万人增加3.4万人。

各乡(镇)城乡常住人口表

乡镇名称

总人口 (人)

城乡人口比重(%)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武定县

239059

90360

148699

37.80

62.20

狮山镇

101843

68202

33641

66.97

33.03

高桥镇

25008

4132

20876

16.52

83.48

猫街镇

21028

4336

16692

20.62

79.38

插甸镇

17627

3774

13853

21.41

78.59

白路镇

10725

2578

8147

24.04

75.96

万德镇

11085

4411

6674

39.79

60.21

己衣镇

10362

2927

7435

28.25

71.75

田心乡

12965

12965

100.00

发窝乡

10769

10769

100.00

环州乡

8693

8693

100.00

东坡乡

8954

8954

100.00

(二)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县上下积极融入新发展战略,加大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西和、东岳、大同公园、乌龙河公园、北片区小广场建成投入使用,新建海绵城市31万平方米,新建牡丹路、北城大道等市政道路14公里,完成菜园河、乌龙河截污管网建设,新增截污干管11.2千米,新建公共停车场5个,新增规范泊位11143个。

(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大限度兜牢民生底线,交出了富民惠民幸福答卷。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87%,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增强现代职业教育服务能力,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4.45%以上;深入落实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织密兜牢基本民生网底,基本医疗、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26.7万人、19.8万人;有卫生技术人员1708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563人,县城医院床位1336张。

(四)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在提升城镇化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城镇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2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80元,增长4%,比2015年26841元增长45.9%,比2010年15018元增长1.6倍。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带动消费能力的提升,202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747元,比2015年16856元增长34.9%,比2010年10141元增长1.2倍。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51.1平方米,比2010年44.27平方米增加6.83平方米。

(五)城镇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突出统筹发展,聚焦品质提升,着力优化生态,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县、省级园林县城,全县森林覆盖率达64.89%;绿地面积30.2万平方米,城镇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98.81%,其中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8.81%;污水处理率达87.49%,县城污水处理厂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1万立方米;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有效天数360天,达到“优”225天,达到“良”135天,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100%。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与全省、全州差距较大。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我县城镇化率与云南省(50.05%)、楚雄州(44.82%)相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的整体发展水平依然相对滞后,低于全省12.7个百分点、低于全州7.02个百分点。我县城镇化率排全州十县第5位,排名低于楚雄市、牟定县、元谋县、永仁县,处于全州中间水平。

(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仍有差距。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直接反映城镇化的健康程度,我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还有差距,两个城镇化率发展不平衡。2020年末,全县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5.7%,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2.1个百分点,城镇户籍人口为10.06万人,比城镇常住人口多1.03万人,超过1万的流动人口在城镇地区常住,但没有取得城镇的户籍,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民化。

(三)乡中心区人口未纳入城镇化率汇总计算。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我县共有11个乡镇,其中:镇7个,乡4个,乡所占比重为36%。在城乡划分中,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是划归为镇区,所辖区域常住人口纳入城镇人口计算城镇化率,乡中心区、村庄是划归为乡村,所辖区域常住人口纳入乡村人口,所以我县田心乡、发窝乡、东坡乡、环州乡四个乡的中心区未参加城镇化率汇总计算,直接影响城镇化率的提高。

(四)产业支撑力度不足。要建设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就要让转移人口进得来,住得下,能就业,能享受公共服务等,这一切就要靠经济发展,靠产业支撑。从全县产业结构看,产业结构相对单一,全县工业企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综合实力不强,第三产业占比较低。2020年,全县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仅为43.6%。新增就业岗位不足,吸纳劳动力能力减弱,制约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顺应县城人口流动趋势,强化县域中心城市功能,持续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和“特色小镇”品质提升,进一步补齐县城短板弱项,使公共资源配置与常住人口规模基本匹配,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市政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公共服务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加强城关镇建设规划,不断增强综合承载能力,农民到县城就业安家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居民生活品质明显改善。

(二)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坚持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稳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体系,强化随迁子女基本公共教育保障,全面落实企业为农民工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用的责任,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三)稳妥推进撤“乡”设“镇”,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我县还有田心乡、发窝乡、东坡乡、环州乡4个乡,下一步,要围绕设“镇”的标准,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格局,补齐短板,稳妥有序推进撤“乡”设“镇”工作,通过撤“乡”设“镇”,提高镇中心区城镇化率。提高县城辐射带动乡村能力,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促进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覆盖,尤其是与县城接壤的西和、狮高、永宁、矣波村委会的延伸,通过合理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城镇地域的扩展,陆续把狮山镇的西和、狮高、永宁、矣波村委会改为社区。

(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镇化发展需要以产业为依托,产业在人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起着基础性作用,只有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发展与产业相关产业链,吸引农村就业人口,快速推进城镇化。我们要推进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先进制造、乡村旅游、民宿经济、森林康养、商贸流通等产业深度融合。在重点乡镇、特色乡镇,支持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创新新型业态,构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新体系,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