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禄丰市2023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索 引 号:115323000151676045-/2023-0808004 公开范围:公开 生效日期: 主 题 词: 文  号: 著录日期: 发布日期:2023-08-08 发布机构:楚雄州统计局 标      题:禄丰市2023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分析



2023年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6.7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较去年同期增长7.2个百分点,较1~5月下降0.5个百分点,低于全州2.9个百分点。

一、消费市场运行情况

按行业分:上半年,全市实现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营销总额76.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0%。批发业实现销售额20.5亿元,同比增长17.2%,其中:限额以上完成3.7亿元,同比增长19.7%;零售业实现销售额40.7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限额以上完成3.4亿元,同比下降0.2%;住宿业实现营业额1.8亿元,同比增长13.4%,其中:限额以上完成0.5亿元,同比增长22.8%;餐饮业实现营业额13.1亿元,同比增长14.8%,其中:限额以上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22.4%。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上半年,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2亿元,同比增长5.5%;乡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6亿元,同比增长16.7%。

按商品类别看:上半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统计的17类主要商品类值中9类商品实现正增长,其中4类商品零售额增速超过20.0%。

二、存在问题

(一)龙头企业偏少。全市目前共有限额以上单位150户,其中:批发业14户,零售业53户(企业48户,个体5户),住宿业18户,餐饮业65户。退库带同期数单位5户,其中:零售3户(企业1户,个体2户),餐饮2户。截至目前,只有2户销售额达5千万以上企业,没有1户亿元以上企业。销售额1千万到5千万企业共17户,占总单位数的11.3%,销售额占比却高达46.1%,且大多为批发企业,对社消影响不大。

(二)受破产注吊销企业带基数政策的影响。今年来,我市部分商贸企业由于企业盘贷困难、资金链短缺和断裂等影响,一些商贸企业经营亏损,有的关门转行甚至倒闭,退库后仍保留同期数,如禄丰科灵贸易有限公司、禄丰六零六六小吃店、禄丰县金山镇马路边边餐馆一分店、禄丰县仁兴猪街百贸超市、禄丰县广通金光超市等5家单位,6月份合计保留同期数当月数554.8万元,累计数3987.5万元,拉低当月营销额4.1个百分点。

(三)食品价格居高位运行,居民消费信心仍然不足,市场发展缺乏后劲。部分食品价格持续居高位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居民消费信心不足,储蓄倾向增强。同时受世界经济、就业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预期收入不容乐观,住房、医疗、教育及养老使居民的预期支出压力增大,加之购买力的分流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预期消费,造成市场发展的后劲不足,直接制约消费品市场的较快发展。

(四)电子商务发展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随着互联网技术全面应用,电子商务迅速发展,速递产业快速发展,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优质高效快捷服务,对实体店经营形成了较大冲击,从而对我市传统零售业稳定快速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

(五)区位特点对域内商品零售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禄丰距省城昆明和州府楚雄较近,随着交通路网升级建设的推进,城乡居民出行条件不断改善,缩短了空间距离,而大中城市消费选择余地又明显大于中小城镇,这就为域内消费能力向域外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意见建议

(一)扶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是关键。在引进新企业的同时,重点关注有基础,有传统品牌优势小微企业的技改、扩建,提质增效工作,使老企业发挥新能量。

(二)借力“互联网+”,促进商业模式转型发展。鼓励引导企业推进新型商业模式深入、健康发展,支持实体店开展产品推荐、展览展销、协作配套、产品供需对接活动等商业模式创新,满足消费者便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消费需求。充分发挥地域和文化优势,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地摊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培育发展网络、节庆、会展消费,大力刺激消费升级,激发消费潜力。

(三)优化商业布局,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撤县设市成功后,城乡一体化发展将得到提速为契机,建造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商业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大力培育农村新型流通方式,以县城和碧城、广通等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逐步将连锁经营、代理销售、配送服务等营销方式向广大农村延伸。调整产品供应结构,适应农村消费新变化。进一步完善农村水、电、路、讯基础设施,活跃农村消费市场。

(四)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旅游消费增长。我市旅游资源丰富,应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促进我市旅游消费的持续快速发展,引导游客在限上企业消费。特别进一步加大对“世界恐龙谷”等重点项目和区域的扶持发展力度,利用独特的自然资源“温泉”、“古镇古村”等吸引游客,通过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加速市域经济发展步伐,从而带动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