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楚雄州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活力,积极调结构、转方式,农业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畜牧业发展并重、产业规模逐渐壮大等特点,农业结构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部变化不断调整优化。
一、农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一)外部经济结构顺势演变
回望过去数年的发展历程,全州农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2016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2.9亿元,十年间累计增加11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6.1%。
随着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占全州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不断提升,第一产业占比总体保持逐年下降的态势,2016年突破20%的关口,下探至19.2%,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及结构变动规律。
(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种植业是全州农业发展的主导基础产业,多年来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的占比达52%以上;林业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的占比一般在8%左右;畜牧业是仅次于种植业的重要支柱,多年来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的占比达30%以上,2016年已接近38%,支柱优势愈发明显;渔业所占份额最小,在农林牧渔业产值中的占比一般在1.5%左右。
(三)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1.粮食作物种植基础稳固,经济作物比重逐步上升。2016年全州粮经比为60:40,十年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比重此消彼长,分别下降和上升了6.3个百分点,显示种植业内部结构逐步优化,特色种植初具规模。
2.特色产业发展势头良好。2016年全州茶叶产量达1447吨,十年间年均增长4.6%;松籽产量达853吨,年均增长5.2%;蔬菜产量达207.2万吨,年均增长7.2%;板栗产量达1.5万吨,年均增长10.3%;水果产量达35.2万吨,年均增长11.8%;核桃产量达5.2万吨,年均增长14.5%;花椒产量达2415吨,年均增长16.7%;鲜切花产量达27373万枝,年均增长32.5%。
(四)品质结构提升取得长足进步
截至2016年末,全州共有6个农产品获得“云南名牌”称号、38个农产品获“云南名牌农产品”,47个农产品注册商标被评为“云南省著名商标”,滇撒猪、云岭黑山羊、武定鸡被评为云南六大名猪名羊名鸡之一,大姚核桃、牟定腐乳、武定壮鸡、元谋番茄、姚安山药被国家工商总局核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姚核桃、牟定腐乳获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白竹山茶、武定鸡被农业部认定为地理标识农产品。累计有170家企业337个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质量认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52个、绿色食品164个、有机食品19个、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
(五)农业区域布局更加明显
全州各地受地理环境、土壤条件和人口数量等因素影响,农林牧渔各行业的发展情况差异很大,但各具特色。
种植业基础得到加强,楚雄市自2015年起被列入国家产粮大县,2017年又新增禄丰县为产粮大县;元谋县和禄丰县是全国蔬菜生产重点县,尤其元谋县还被列为全国首批“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单位,针对蔬菜这一优势产业,通过源头控制——过程控制——环节控制,实现质量安全的有效管控。
特色林业发展壮大,大姚“中国核桃之乡”和南华“野生菌王国”两张名片熠熠生辉
畜牧业发展前景看好,禄丰县进入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行列。
2016年全州主要农产品分布情况
行业 |
指标 |
县市前三强产量 |
占全州比重 |
||
种植业 |
粮食(万吨) |
禄丰县 |
楚雄市 |
大姚县 |
45.0% |
21.24 |
21.09 |
14.67 |
|||
油料(万吨) |
禄丰县 |
楚雄市 |
牟定县 |
55.7% |
|
1.52 |
1.10 |
0.83 |
|||
蔬菜(万吨) |
禄丰县 |
元谋县 |
姚安县 |
60.8% |
|
67.07 |
40.47 |
18.40 |
|||
水果(万吨) |
元谋县 |
禄丰县 |
永仁县 |
69.9% |
|
15.68 |
4.71 |
4.20 |
|||
烤烟(万吨) |
楚雄市 |
禄丰县 |
南华县 |
44.6% |
|
1.48 |
1.43 |
1.05 |
|||
林业 |
野生菌(吨) |
南华县 |
楚雄市 |
禄丰县 |
58.7% |
3924.89 |
2898.77 |
2722.58 |
|||
核桃(万吨) |
大姚县 |
楚雄市 |
南华县 |
84.5% |
|
2.47 |
1.20 |
0.70 |
|||
板栗(万吨) |
大姚县 |
永仁县 |
禄丰县 |
84.7% |
|
0.74 |
0.30 |
0.20 |
|||
花椒(吨) |
大姚县 |
姚安县 |
双柏县 |
84.3% |
|
1787.94 |
137.00 |
110.30 |
|||
畜牧业 |
猪肉(万吨) |
禄丰县 |
楚雄市 |
武定县 |
48.0% |
6.22 |
4.59 |
3.74 |
|||
牛肉(万吨) |
楚雄市 |
禄丰县 |
武定县 |
44.2% |
|
0.85 |
0.66 |
0.62 |
|||
羊肉(万吨) |
大姚县 |
武定县 |
楚雄市 |
42.0% |
|
0.30 |
0.26 |
0.20 |
|||
禽肉(万吨) |
武定县 |
楚雄市 |
南华县 |
57.6% |
|
0.78 |
0.63 |
0.44 |
|||
渔业 |
水产品(万吨) |
楚雄市 |
姚安县 |
禄丰县 |
60.3% |
0.64 |
0.56 |
0.52 |
(六)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在全省的比重不断提升
主要表现为传统农业基础稳固,特色农业发展方兴未艾。
(七)科技支撑作用日益突出
2016年全州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01.6万千瓦,十年间年均增长9.0%;全州共有节水灌溉面积130.62万亩,年均增长9.4%。
(八)农业生态功能不断增强
多年来持续开展的水源地保护、水土保持、造林绿化等建设推动全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业生态价值大幅提升。2016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5.9%,十年间提升5.2个百分点;2016年天保工程管护面积3256万亩,十年间累计增加907.6万亩,年均增长3.3%;2016年活立木蓄积量首次过亿,达1.1亿立方米。
二、农业发展面临新挑战
(一)农业自然资源是结构调整优化的基础。受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资源环境对农业生产的约束日益加剧,农业污染治理难度较大。
(二)市场需求变化是结构调整优化的关键。按照全州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思路,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顺应市场需求变化给消费者提供品质更优、质量更好、安全放心的农产品应该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因素。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具有广泛的市场前景,也是今后农业结构优化的方向。
(三)比较效益是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导向。近十年来,冬春蔬菜、热带亚热带水果、人工食用菌、中草药材、核桃、花椒、野生食用菌、撒坝猪、云岭牛、云岭黑山羊、武定鸡等产业的兴起,无不是以较高的比较效益优势为导向的。
(四)政策支持是结构调整优化的重要依托。回顾多年来农业结构调整的历程,政策支持的导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调整优化的方向。
(五)从业人员是结构调整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近年来,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大多是“老、弱、妇、孺”,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有限。发展新型农业若受到思想观念的束缚,将影响到农产品质量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三、促进农业发展结构优化的思考和建议
(一)发展绿色农业实现安全生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因此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在保持农业生产效率稳步提高的基础上,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仅要推广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还要把资源环境开发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推广节地、节水、节肥、节能的节约型农业,使资源和环境能够支撑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品牌建设做优特色农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立足农产品品牌建设,培育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优势产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优质、绿色、高效的农产品供给,实现产业化的经营机制。
(三)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优化调整农业结构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鼓励引导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协会)等新型经营主体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接,实行优质优价、以销定产。新型经营主体按照龙头企业需求选择优良品种,实施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大力应用先进技术,主动承接惠农政策、节本降耗,自主实现农业结构优化调整。
(四)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强化政策和资金保障,在继续落实好各项现有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推动新增补贴向农业结构优化方向调整倾斜。同时进一步完善金融支持政策,加强与各类金融机构的沟通合作,积极创新农业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和激励金融资本参与农业结构优化调整。
(五)加强农户科技文化教育培训。产业结构要调整优化升级,人的素质也要优化升级。为了提高农户的整体科技文化素质,需要进一步健全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民培训体系,把科技推广、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积极开展多类型的农村人才培养和开发,为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在加强技术培训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农户的市场意识、质量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广大农户真正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撰稿:苏洁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 承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信息科
地址:楚雄市鹿城东路281号 电话:0878-3389601 网站标识码:5323000023
滇ICP备20005621号
楚雄州公安局备案号: 53230102000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