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对楚雄州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索 引 号:115323000151676045-/2018-0531068 公开范围:公开 生效日期:2018-06-01 主 题 词: 文  号: 著录日期:2018-06-01 发布日期:2017-10-25 发布机构:楚雄州统计局 标      题:对楚雄州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生物医药产业被公认为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产业之一。楚雄州的生物医药产业经过“十五”到“十二五”的培育和发展,逐步形成了由中药材种植生产、医药制造、医药流通、药品研发为一体的生物医药产业。进入“十三五”,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优势,进一步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作为楚雄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战略着力点,列入“十三五”时期突出打造的重点产业之一。摸清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对于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楚雄州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一)支柱产业规模已初步形成

楚雄州近年来坚持以打造生物医药工业园区为平台,打造彝药品牌为主线,发展生物制药为基础,在企业培育、园区建设、种植基地、彝药品牌、市场流通等方面下功夫,经过十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奠定了楚雄州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在全省居第3位的发展地位,初步形成以医疗卫生服务、医药制造生产为主,集药材种植、医药流通、健康食品生产和医药研发于一体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体系,为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经初步测算,2017年上半年,全州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增加值20.07亿元,增长15.5%,占GDP的比重为4.9%。其中:天然药物和健康产品原料2073万元,增长30.1%;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品生产7.36亿元,增长23.6%;医药流通3.43亿元,增长15.5%;医疗卫生保健服务9.08亿元,增长9.6%。

(二)生产和流通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截至2016年底,全州已建成生物医药工业企业43户,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30户,有药品生产线97条,获准23种药品剂型和原料药、重要饮片生产。共有国药准字药品批文390个,其中全国独家品种31个、省内独家产品86个、国家中药保护品种8个;共有国食健字保健食品批文12个。医药制造企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支撑了全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全州共有药品流通批发企业17户,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企业3户,药品零售企业874户,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企业12户。全州通过近千家的电商平台,线上线下同时销售保健茶、核桃、葛根、蜂蜜等药食同源的绿色食品。

(三)中药材基地建设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

楚雄州地处滇中腹地,中药资源丰富,中医药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有天然中药材资源1381种,武定县、双柏县、大姚县被认定为省级“云药之乡”。全州近年来大力推进中药材GAP示范种植,药材种植基地和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16年底全州有中药材种植企业64户,种植合作社37个,其中规模以上种植企业3户,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3.09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35.8%。药材种植品种日益丰富,遍及全州10县市,种植品种以续断、茯苓、白扁豆、红花、玫瑰茄为代表共计40多个品种。

(四)品牌培育力度效应逐步显现

楚雄州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思路,政府针对生物医药企业在质量品牌培育、新GMP认证、新产品研发、技术攻关等方面派出专业服务团队开展指导服务,支持骨干企业加快发展。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以盘龙云海、老拨云堂、摩尔农庄、金七制药、龙发制药、金碧制药、爱尔发为代表的生物制药和大健康生产企业品牌效应得到显现。2016年,生物医药企业药品单品种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品种达35个,以云南楚雄天利药业生产的藿香正气水年销售收入达3亿元以上,云南盘龙云海药业生产的排毒养颜胶囊年销售收入达2亿元以上。

(五)医疗卫生投入不断加大

从医疗卫生投入总量来看,楚雄州近年来公共财政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支出呈持续增长态势,在2016年达到25.8亿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10.9%,占GDP的3.05%,近5年来年均增长14.6%。用于医疗卫生方面的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2016年医疗卫生固定资产投资达7.51亿元,近5年来年均增长19.6%,在PPP模式推动下,预计用于医院和大健康产业的建设将会继续增加,医院固定资产投资会持续高增长。

(六)统计监测体系逐步得到完善

为着力打好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为产业发展提供精准的统计服务,楚雄州在云南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统计监测暂行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地方实际情况,按照“可统计、可考核”的原则,在原有生物医药产业统计监测的基础上,对统计范围的界定、统计指标分类、统计监测指标体系进行修订和完善,逐步形成“各司其职、依法统计、资源互补、集中测算”的统计组织体系,形成行业主管部门和综合统计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初步掌握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规模、水平和结构等状况,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统计服务。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规模小,产业结构不优。楚雄州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体系虽然初步建成,在全省16州市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整体产业规模偏小,结构不优,规模效应不突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接近5%,占全州十大重点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7.36%。在产业内部结构中,占比最大的是主要依靠公共财政投入的医疗卫生服务,占比达45.2%,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品生产占36.8%,药材种植仅占1%,产业结构不够协调优化,产业竞争力不强,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在全州十大重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还不够稳固。

(二)产业发展不均衡,融合发展水平低。在楚雄州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体系中,初步形成由中药材种植生产、医药制造、医药流通、药品研发、健康食品生产流通、医疗卫生服务生产协调发展产业体系。但产业链条的各环节发展不均衡,突出表现在药材种植的规模、药材的深度开发、产品销售方面不强,大健康产业存在医疗卫生服务一支独大,其余产业处于萌芽起步阶段。楚雄州虽然在交通区位和生物资源方面具有优势,但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各产业链条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不够,区位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科技研发投入不足,企业竞争力受限。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楚雄州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奠定了发展的基础,在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与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较好的省会昆明及玉溪在研发投入方面相比,仍然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强度明显过低,专利发明较少的情况。2016年楚雄州的R&D经费支出2.79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33%,与昆明市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1.92%、玉溪市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0.44%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反映了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医药制造业是一个高技术、高投入的产业,一项新药从研发到面市一般都要经历多年的时间,并且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企业的研发投入资金普遍不足。2016年楚雄州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的研发投入仅789.7万元,部分制药企业还没有自主研发机构,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四)大健康产业处起步阶段,经济效益尚未显现。大健康产业作为现在及未来有巨大潜力的新兴产业,融合医疗服务、医药保健、营养保健、高端医疗保健器械、休闲保健服务、养老健康服务、健康咨询管理等多个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产和服务领域。在我州大健康领域产业业态主要体现在医疗卫生服务上,健康养老、营养保健、健康咨询、调理康复等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尚未起步,不能满足人们因生活质量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对健康服务需求的增长。

三、促进产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一)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产业链的融合发展。进一步在优化产业内部结构上下功夫,在产业链的上游,突出以优质药材和道地药材为种植的重点,扩大规模化、专业化生产,确保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的原料供应;在产业链的中游以科技研发提升和打造优势企业和品牌效应为主,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带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产业链的下游,强化对药材、药品的营销,打通产业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开发“医”“养”结合市场,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推进医疗机构与康复、养老机构合作,形成逐步健全完善、有效服务于亚健康人群和老年人的医疗保健产业发展体系。开展妇幼保健、特色健康管理、“互联网+医疗”的多种服务模式,统筹利用生物医药、生态疗养、生态旅游等优势资源,构建集健康、养老、养生、医疗、康体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

(二)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研发投入。针对楚雄州生物医药产业总体新药研发水平不高,科研创新资金渠道相对单一,主要以国家项目基金支持和企业自筹为主,缺少风险投资基金和证券金融市场的支持。为此,建议采取优惠政策,完善鼓励技术创新信贷政策,鼓励民营资本、风险投资基金参与生物医药产业。同时,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是切实做好产品研发。加快推进制药企业研发团队与国内、省内的知名医药科研团队的合作、开发,特别要加快我州彝药资源的开发;二是加强与高校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和地方企业的实践平台优势,联合培养实用技术型人才,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三是努力实施人才聚集工程,制订并实施创新型生物科技人才行动计划,积极引进具有科技创新素质和技术能力的人才参与到楚雄州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发展中来。

(三)强化种源保护,加强优质原料基地建设。一是充分发挥“云药之乡”的品牌和优势,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设立优质种源保护区,建立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加强天然中药材基地和中药材种苗推广基地的建设力度。二是大力推广中药材和健康产品原料的规范化种植,在保护好基地生产环境的条件下,充分利用好当地自然资源优势,以大品种优质药材、道地药材、健康食材种植为重点,强化规范化种植技术,科学开展种植,发展、壮大生产基地。三是积极支持企业注重品牌保护,积极申请国家地理性标志证明商标,争创云南名牌、中国驰名商标。

(四)抓好重点领域,促进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一是把握主攻方向。加快培育发展速度快、市场空间大的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旅游、养老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促进大健康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形成支撑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强化载体平台建设。要引导大健康集聚集群发展,因势利导推动产业集聚区配套特色园区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增强园区特色发展。

(五)加大考核力度,完善产业发展考核的机制。一是科学制定考核办法。积极适应产业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要求,进一步增强业绩考核的作用。由相关产业主管部门制定产业发展考核办法,考核目标既要注重速度,更要注重质量和效益,确保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调速不减势;二是合理设置考核指标。考核指标体系要充分体现产业发展的要求,科学评价产业发展带来的积极成效。在制定目标任务时,对没有规范统计口径或统计方法的指标,易受人为因素影响难以考核的指标,尽量不要列入;三是注重考核结果的应用。考核结果应直观反映取得的成效和不足,为地方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六)完善统计监测,为产业发展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一是加强部门协调。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涉及多个部门,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产业源头统计数据质量,更好地服务于楚雄州经济发展的大局;二是加强统计监测,及时发布数据,分析、找准发展“短板”;三是积极研究产业发展新情况。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统计监测是在逐步探索,不断完善的过程,对出现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很多产业统计口径国家没有统一的规定,需要结合国家统计方法制度规定和参考省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的基础上,结合楚雄州的实际情况,不断健全完善统计监测制度,以便更加真实、全面反映楚雄州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成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