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楚雄州2017年粮食生产平稳增长

索 引 号:115323000151676045-/2018-0601014 公开范围:公开 生效日期:2020-12-09 主 题 词: 文  号: 著录日期:2020-12-09 发布日期:2018-03-12 发布机构:楚雄州统计局 标      题:楚雄州2017年粮食生产平稳增长



2017年,全州上下紧紧围绕创新强农、协调惠农、绿色兴农、开放助农、共享富农的发展理念,抓牢“稳粮、优经、扩饲和提质增效”这条主线,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各粮食生产主体充分利用蓄水充足的有利条件,稳定以优质稻为重点的水稻面积、压缩玉米面积、积极发展优质杂粮,实现了全年粮食生产稳步提高,确保了粮食安全。

一、2017年粮食生产情况

据初步统计,2017年全州播种粮食作物389.80万亩,实现粮食产量129.13万吨,与上年相比全州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68万亩,增长0.4%;产量增加2.33万吨,增长1.8%;平均单产增加4.6公斤,增长1.4%。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与前五年的平均生产水平相比,全州粮食播种面积增加9.27万亩,增长2.4%;产量增加6.74万吨,增长5.5%;平均单产增加9.7公斤,增长3.0%。

从分季生产情况看:夏收粮食面积158.63万亩,实现产量30.42万吨,与上年相比夏收粮食面积增加0.69万亩,增长0.4%;产量增加0.66万吨,增长2.2%;早稻播种面积0.96万亩,实现产量0.60万吨,与上年相比早稻播种面积减少0.12万亩,下降11.1%;产量减少0.06万吨,下降9.2%;秋收粮食面积230.02万亩,实现产量98.10万吨,与上年相比秋收粮食面积增加1.11万亩,增长0.5%;产量增加1.72万吨,同比增长1.8%。

从分品种情况看:谷薯豆比由上年的75.6:4.6:19.8调整为75.0:4.3:20.7。谷物播种面积292.23万亩,产量108.89万吨,与上年相比播种面积下降0.4%,产量增长1.2%。其中:稻谷播种面积77.57万亩,产量42.51万吨,与上年相比播种面积下降1.4%,产量下降0.1%,优质稻种植面积占60.4%;小麦播种面积55.40万亩,产量10.68万吨,与上年相比播种面积下降0.1%,产量增长1.1%;玉米播种面积115.46万亩,产量46.91万吨,与上年相比播种面积增长0.6%,产量增长2.7%。豆类播种面积80.52万亩,产量14.07万吨,与上年相比播种面积增长4.5%,产量增长7.3%。其中:大豆播种面积8.22万亩,产量1.62万吨,与上年相比播种面积增长1.1%,产量增长3.4%;蚕豆播种面积51.58万亩,产量9.37万吨,与上年相比播种面积增长4.3%,产量增长7.4%;豌豆播种面积15.87万亩,产量2.08万吨,与上年相比播种面积增长12.5%,产量增长16.6%。薯类播种面积17.05万亩,产量(折粮计算)6.17万吨,与上年相比播种面积下降3.8%,产量增长0.4%。其中:马铃薯播种面积12.80万亩,产量4.71万吨,与上年相比播种面积下降3.1%,产量增长1.1%。

从分县(市)的生产情况看:粮食播种面积同比增长最高的是大姚县,增长0.9%;粮食产量同比增长最高是牟定县,增长2.6%。

楚雄州2017年粮食生产情况表

粮食播种面积(万亩)

比上年增减(%)

粮食产量 (万吨)

比上年增减(%)

楚雄州

389.80

0.4

129.13

1.8

楚雄市

58.56

0.5

21.36

1.3

双柏县

31.01

0.5

8.57

1.5

牟定县

35.72

0.5

10.96

2.6

南华县

38.02

0.1

12.61

1.7

姚安县

26.61

0.4

10.35

1.6

大姚县

47.41

0.9

15.01

2.3

永仁县

21.45

0.2

6.27

1.7

元谋县

25.07

0.1

9.30

1.2

武定县

41.58

0.2

12.93

1.6

禄丰县

64.37

0.6

21.77

2.5

二、粮食稳步提高的有利因素

(一)气候条件极为有利和库塘蓄水充足。2017年全州夏收粮食生产期间雨水调匀,早稻和秋收粮食播种期间农业用水充足。据气象部门资料,2017年1月至6月5日,平均降雨157毫米,比上年同期多23毫米;据水务部门统计,截至6月8日,库塘蓄水5.69亿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多1.15亿立方米,为大春生产提供必要的水源保证。

(二)粮食面积稳步增长,带动粮食产量增长。2017年全州播种粮食作物389.80万亩,与上年相比全州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68万亩,增长0.4%;因粮食播种面积增长带动粮食产量增加0.55万吨,占全年粮食增加量的23.6%。

(三)科技增粮措施落实到位。据周年农业局统计,全州完成大春作物省、州高产创建57片、示范面积61.19万亩,大春粮食作物间套种71.65万亩,地膜覆盖62.93万亩,测土配方施肥334.3万亩。因科技增粮措施的落实,带动了粮食单产提高,增加粮食产量1.78万吨,占全年粮食增加量的76.4%。

(四)防灾减灾措施有力,灾害减轻。据州农业局统计,2017年全年粮食作物受灾47.82万亩,比上年增长5.2%。其中成灾18.93万亩,比上年下降20.6%;绝收1.53万亩,比上年下降48.3%。

三、粮食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础设施有待加强。尽管全州农业基础设施在各级涉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现有的农业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仍然突出。

(二)粮食产业内部结构不够优化。全州的粮食品种主要以传统的水稻、玉米为主,其中:玉米产量占全州粮食产量的36.3%,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品种、特色品种少。特别是近几年来玉米生产过剩,市场价格始终在低位运行,影响种植收益。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现代化的种植业是一个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综合体系,包括产、供、销和加工的各个环节。而目前全州粮食多以初级产品出售,粮食精深加工水平低。大部分农业加工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短,产品加工、分级、包装、储藏等手段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全州目前的粮食生产仍以家庭分散种植为主,粮食生产的规模化程度不高。

四、促进粮食生产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强化农业基础的紧迫任务。要围绕提高粮食单产能力,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田间灌排沟渠、节水灌溉、小型集雨蓄水、积肥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二)认真落实各项增粮措施。认真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耕地保护和耕地地力提升,支持农民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通过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切实抓好粮食作物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创建、粮食作物间套种、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等科技增粮措施推广,着力推进优质粮食生产。

(三)继续加强粮食供给侧调整。在稳定粮食生产和供应的基础上,依托全州丰富的气候资源、生态资源等有利条件,着力克服小、散、弱等问题,加强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因地制宜调整优化种植区域布局,推动粮食产业不断向优势区域集中,打造优势产业带,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做好粮食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着力抓好市场需求旺盛的地方名特优粮食作物生产,逐步压缩粮食中的玉米种植面积,增加鲜食玉米、青贮饲料用玉米种植面积。

(四)推进粮食生产产业化发展。一是要加强规模化生产经营主体培育,要以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种粮大户为重点,着力培养一批能够应用粮食新品种、新技术、使用新农机的新型农民主体,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二是引导土地流转、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一经营等多种形式,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推进粮食生产产业化。三是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深化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确保粮食安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