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全州各族人民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应对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增投资、调结构、去库存,全州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最大限度地拉动经济增长。
一、我州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一)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我州充分发挥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坚持把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重要支撑来抓,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规模迅速扩大。五年来,全州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180.83亿元,年平均增长30.9%,2016年投资总量首次突破1000亿元,达1009.45亿元,投资规模创历史新高。
(二)投资结构更加优化
2012年至2016年,全州第一、二、三产业投资累计完成分别为289.60亿元、946.32亿元、1944.91亿元,年平均增长49.9%、9.9%、26.1%;三次产业投资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分别为:9.1%、29.8%、61.1%,投资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投资“三二一”的产业发展格局进一步巩固。
(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012年至2016年,全州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990.26亿元,占投资总额的比重达31.1%,年平均增长25.7%。其中,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累计投资281.72亿元,年平均增长6.9%;交通运输和邮政业累计投资249.49亿元,年平均增长30.0%;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累计投资452.61亿元,年平均增长51.5%。路网、电网、水网等大项目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2012年至2016年,我州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完成447.52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为14.1%,年平均增长16.2%。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逐年增加,开发结构进一步调整,城区地域空间不断拓展,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州县中心城市的品味和竞争力得到极大提升,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
(五)民间投资活力不足
过去五年,我州民间投资累计完成1503.71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总额比重达到47.3%,年平均增长20.4%。但随着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逐步加大,民间投资活力不足,增速、占比逐年下降,2016年分别为10.3%、39.1%,比2011年分别降低16.7个百分点、4.9个百分点。
二、我州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投资率逐年攀升、投资效率不断萎缩
我州投资率呈逐年攀升态势,2012年投资率为61.0%,2013年为71.4%,2014年为85.7%,从2015年起,我州固定资产投资总量已超过了GDP总量。在投资率逐年攀升的同时,投资效率却不断萎缩。2012年至2016年我州投资效果系数平均为0.13,资本产出率不高,而且有不断下降之势。
(二)投资增长后劲不足
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市场有效需求不旺,民间投资缺乏活力,重点行业投资支撑不足。一是工业投资大幅回落,受风电、大阳能光伏发电等政策调整的影响,2016年工业投资完成201.29亿元,同比下降20.8%。二是民间投资持续回落,2012年至2016年,民间投资增幅分别为21.4%、34.4%、20.5%、16.1%、10.3%,除2013年外,其余年份民间投资增幅明显低于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并且呈持续回落态势。
(三)投资资金来源渠道单一
我州5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到位资金2859.36亿元,其中:来源于国家预算资金累计518.89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8.1%;来源于国内贷款累计248.92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8.7%;自筹及其他资金累计1808.20亿元,占全部资金来源的63.2%。5年间,超过63%的投资来自企业自筹,仅8.7%的资金来自于各金融机构,说明我州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比较单一,融资难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企业投资结构的改善,影响投资的增长后劲。
(四)固定资产投资重大项目不多
2012年至2016年,我州在建项目中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分别为126个、130个、234个、271个、320个,占全部在建项目的比重分别为12.3%、11.3%、11.2%、12.7%、11.5%。投资增长仅靠大量的小项目支撑,大项目支撑乏力。部分建设项目因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规划审核等前期工作推进不快,导致项目落地难度大,影响项目开工和建设。
三、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2017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十二届政府开局之年、“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拉动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动机”、“火车头”对全州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健康发展尤为重要。为此在今后一段时期一定要全力以赴抓好固定资产投资工作。
(一)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的理念,着力扩大有效投入
继续打好“五网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坚持增加有效投资和优化结构并举。在继续加大投资力度的同时,也要关注投资方向的调整和投资质量的提高,把投资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增加有效投入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上来,努力提高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继续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促进三次产业投资协调发展
抓住“五网汇战”的机遇,加大交通、水利、信息网络的投资力度。继续加大第一产业的投资力度,努力改善我州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提高第二产业主要是工业的投资效益,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提高规模经济效益,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继续扩大民生投资比重,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民生工程,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
(三)结合“十三五”规划,做好项目储备工作
抓住“一带一路”、“滇中经济圈”、“五网建设”和扶贫攻坚的战略机遇,抓好“十、百、千”项目储备,筹划和推出一批市场竞争力强、具有支柱和引领作用、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导向的产业项目,力促项目早落实、早开工,为我州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积蓄后劲。
(四)多渠道筹措项目资金,增强投资的资金保障
一是要积极做好各类专项建设基金投资计划申报工作,争取中央资金和专项建设基金的支持。二是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强政府、银行和企业的沟通合作,争取金融机构更多信贷支持。三是努力激活民间投资,鼓励和扩大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化、公用事业等领域建设,充分释放民间资本潜能。
(五)积极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加强房地产市场运行监测,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和资料共享公开机制;加大棚户区及危旧片区改造力度,释放有效需求,提升城市品味;优化商品房产品供应品质和结构,加大公积金和金融信贷支持力度,有效缓解群众购房资金压力;加快建立房地产开发用地长效管理机制,不断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运行。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 承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信息科
地址:楚雄市鹿城东路281号 电话:0878-3389601 网站标识码:5323000023
滇ICP备20005621号
楚雄州公安局备案号: 53230102000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