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第十一届人民政府任期届满之年。过去的五年,全州的畜牧业发展工作,以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主线,以工作创新、结构调整为切入点,以规模化发展为龙头,以实施畜牧增收项目和建设无公害畜产品基地为重要抓手,积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认真落实国家扶持政策,确保了全州畜牧业的持续向好发展。
一、畜牧业生产发展的情况及特点
(一)畜牧业经济总量再创新高
2016年的畜牧业生产,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及肥猪、仔猪市场价格一路走高的驱动下,全州实现畜牧业产值达108.01亿元,五年间累计增加221.68亿元,年均增长8.55%,年均增长速度比前五年(下同)提高1.80个百分点。实现畜牧业增加值59.53亿元,五年间累计增加120.12亿元,年均增长7.79%,年均增长速度比前五年提高1.78个百分点。畜牧业总产值在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37.15%,比2011年提高1.05个百分点。畜牧业仍然是我州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主要畜禽存出栏保持平稳增长
据初步统计,2016年全州大牲畜出栏43.34万头匹,比2011年增加4.97万头匹,年均增长2.47%,其中牛出栏37.84万头,比2011年增加3.94万头,年均增长2.22%。生猪、羊、家禽出栏分别达384.53万头、107.27万只、2076.91万只,分别比2011年增加81.86万头、13.66万只、339.26万只,年均增长分别为4.90%、2.76%、3.63%。2016年全州大牲畜存栏111.45万头匹,比2011年增加16.63万头匹,年均增长3.28%,其中牛存栏90.13万头,比2011年增加15.90万头,年均增长3.96%。生猪、羊、家禽存栏分别达311.46万头、181.22万只、1449.94万只,分别比2011年增加100.53万头、50.23万只、432.53万只,年均增长分别为8.11%、19.05%和7.34%。
(三)畜禽产品市场保障有力
据初步统计,2016年全州畜禽肉类总产量达44.45万吨,五年间累计增加肉类总产量53.30万吨,年均增长4.36%。按2016年全州常住人口273.9万人计算,肉类人均年占有量达162.27公斤。禽蛋产量达1.46万吨,五年间累计增加2.60万吨,年均增长10.13%,人均年占有量达5.34公斤。
(四)畜牧业发展各级政府高度关注,投入大幅增加
全州各级积极拓宽畜牧业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畜牧业投入机制,有效缓解了制约发展的资金难题,为畜牧业发展增强了活力,加快了畜牧业的提质转型。五年间,各级政府累计投入畜牧业专项发展资金达8.10亿元,是前五年3.22亿元的2.51倍。全州畜牧业投入的大幅增加,使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支撑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五)全力推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一是畜牧业生产规模养殖水平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据农业局提供数据显示:2016年全州猪、牛、羊、禽规模养殖户达5102户,五年间累计增加12884户、1784.93万头只。其中出栏生猪100头以上的达1795户、出栏肉猪69.62万头,五年间累计增加5908户、204.56万头;出栏肉牛10头以上的达1473户、出栏肉牛3.68万头,五年间累计增加2342户、6.44万头;出栏肉羊100只以上的达567户、出栏肉羊10.73万只,五年间累计增加1181户、20.01万只;出栏家禽1000只以上的达1267户、出栏家禽783.06万只,五年间累计增加3453户、1553.92万只。二是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全州建成了无公害畜产品基地50个,获得无公害畜产品认证35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1个,绿色食品8个、有机食品3个。三是畜牧业优势生产区域初步形成。截至2016年底,全州有畜牧业省州龙头企业58家,其中加工型企业11家。养殖专业合作组织366个。
(六)不断完善畜牧产业发展基础
一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全州已分别建设了猪、牛人工授精改良站点164个、110个,努比亚羊纯繁场28个、扩繁场25个。二是育种攻关和地方畜禽资源保护与开发取得新突破,滇中牛、云岭牛已通过国家命名,全州10个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中,有2个品种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2个列入省级保护名录。三是加强牧草饲料工作。五年来,我州初步建立了草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草原管理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了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人工种草养畜力度加大,草料基础进一步巩固,促进了草食畜的进一步发展。四是畜产品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完善了畜产品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和流通环节的监管及对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使用等环节的监管,饲料、兽药实现全覆盖抽检。全州未发生畜产品安全事件。
(七)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近几年,积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稳定的基层防疫队伍,防控态势由被动应急向主动防范转变,防控重点由季节性防控向全年常态防控转变,疫病防控能力进一步加强。牲畜标识管理、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州级动物疫病诊断实验室、动物疫情测报中心、畜产品检验检测机构、州县级的动物防疫和动物卫生监督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了97个无(危)房乡镇兽医站的新(改扩)建。更新、补充了各类检测仪器设备。动物防疫体系、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兽药、饲料等投入品检验检测体系、基层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得到了全面加强,技术手段得到较大改善,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大为提高。全州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三、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畜牧业发展水平还较低
2016年末全州有猪、牛、羊、禽规模养殖户5102户、出栏畜禽867.08万头只,具有现代化生产水平的省级龙头企业仅有7户,州级畜牧业龙头企业51户,带动能力有限,辐射作用和经济效益还需进一步提升。
(二)养殖结构还不尽合理
目前我州畜禽养殖中,大路产品居多,特色、优质、安全产品还不够多。猪肉产量占全州全年肉类总产量的74.71%。猪的产品产值占全州畜牧业产品产值的57.26%,占第一产业产品产值的22.51%,生猪饲养业的发展对我州畜牧业乃至第一产业的影响至关重要。生猪发展支撑了我州畜牧业的半壁江山。这样的养殖结构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需求,也不利于我州畜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三)产业化发展水平还不够高
主要表现为畜牧业工业化、工厂化、规模化水平低。特别是能形成一定规模和带动效应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少,畜产品生产、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还没有很好地形成,畜产品市场竞争乏力,直接影响了畜产品的附加值和综合效益,制约了我州畜牧业的快速长远发展。2016年全州共有畜禽加工省州龙头企业11户,且大多都是初级产品加工。
四、加快我州畜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创新发展思路
我州畜牧业发展最大特点是生猪支撑了我州畜牧业的半壁江山。因此,在发展思路上要重点考虑在不增加养殖存量的前提下,大幅度地提高产品的产值,对饲料粮、环境不形成新增压力。我州畜牧业虽然是当前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但却具有浓重的传统产业色彩,在转型过程中存在着被边缘化的风险,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制定出操作性较强的政策,做好有效的宏观调控。如:要做好本地区的畜禽品种改良、畜禽疫病防控、畜禽生产全过程质量安全监管等;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强产业发展基础和保障体系建设等。
(二)突出重点,优化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以发挥资源优势提高畜牧业转型发展效益。从畜牧资源的比较优势来看,我州有丰富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和草山、森林资源。习惯优势有利于发展养猪业,资源优势则有利于发展草食畜牧业。将二种优势的矛盾统一到畜牧业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是我州调整产业结构的根本任务。调整原则要紧紧围绕我州“生猪稳发展、家禽促发展、牛羊快发展”的工作思路,在稳定发展生猪的基础上,突破性的发展草食动物牛羊产业,不断增加牛羊肉在畜产品供给中的分量。其次,在同一畜禽品种中,要提高“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畜品种的覆盖率,满足市场对“绿色”消费的需求,也提高我州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从只注重数量向注重数量、质量并重转变。再次,要运用最先进的畜牧技术来弥补我州规模经营的不足。通过优化调整,逐步形成与消费习惯相适应、与资源优势相统一,科学合理的产业结构。
(三)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
一是要调整生产方式,以适度规模经营提升畜牧业转型发展速度。畜牧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从小到大、由分散到集中的发展过程。因此,规模经营代表着畜牧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调整生产方式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规模经营,对传统散养户产生挤出效应,实现产能从以散养户向以规模养殖为代表的现代畜牧业转移,以提高资源利用和生产效率。而规模经营包括生产数量上的规模经营及生产服务上的规模经营,两种都要同等对待、重视。结合我州当前资金不足、技术不强的实际情况,在生产方式的调整过程中,以引导发展家庭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比较切合实际。生产方式调整的途径有:以标准化带动规模化;以产业化引导规模化;以小区改造提升推进规模化。
二是推进产业化经营。要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户创建工作,加快规模化养殖业发展。要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培育现代畜牧业经营主体,包括以生产产品为主的经营主体和以生产服务为主的经营主体,两种都同等重要。要加强品牌创建,全力推进“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现代畜牧业发展,提高畜产品的商品率。要培育、引进、扶持加工型畜牧业龙头企业,走精深加工的道路,带动畜牧业更快发展。
(四)加大投入,打牢发展基础
畜牧业对品种改良、疫病防控、产品质量安全等环节要求较高,科学技术和规范管理必须贯穿于畜禽养殖的全过程。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加强保障体系建设;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提高上市产品质量安全,增强畜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畜牧业经济效益。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 承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信息科
地址:楚雄市鹿城东路281号 电话:0878-3389601 网站标识码:5323000023
滇ICP备20005621号
楚雄州公安局备案号: 53230102000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