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楚雄州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州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以工业发展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在支撑经济发展、促进转型升级中的作用,重点在州内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等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上给予倾斜支持,科技活动规模不断扩大,全州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实现科技强州打下坚实基础。 一、科技活动基本情况
(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长11.8%。2015年全州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3家,比上年(下同)增加31家,增长11.8%。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22家,下降8.3%;小微型企业271家,增长13.87%。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40家企业涉及R&D活动,增加14家,其中大型企业2家,中型企业4家,小微型企业3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经费内部支出11335万元。专利申请219件,有效发明专利92项。新产品开发项目113项,新产品产值165807.5万元,新产品销售收入147568.0万元。
(二)科技项目增长1.3%。2015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R&D项目81项,增加1项,增长1.3%;R&D人员717人,增加96人,增长15.5%;参加项目人员667人,增加84人,增长14.4%;项目人员折合全时当量526人年,增加41人年,增长8.5%。
(三)科技经费投入下降4.7%。从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情况看,企业更加注重通过科技投入来进一步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2015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经费内部支出11335万元,下降4.7%。其中政府资金466.3万元,占4.11%,下降64.6%;企业资金10791.5万元,占95.21%,增长2.0%。
资料显示,我州科技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明显增强。大型工业企业R&D活动经费投入273.7万元,中型工业企业R&D活动经费投入1348.7万元,小微型工业企业R&D活动经费投入9712.6万元,大、中、小微型企业R&D活动经费投入占比为2.41:11.90:85.69。
二、科技活动分布情况
(一)科技活动主要分布在大中型企业。从开展科技活动的工业企业分布来看,40家涉及R&D活动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22家,有6家企业涉及R&D活动,占大中型企业的比重为27.27%;小微型企业271家,有34家涉及R&D活动,占小型企业的比重为12.55%。科技活动主要集中在大、中型企业中,小微型企业科技活动能力极其薄弱,有科技活动的企业较少。
(二)科技活动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从国民经济行业分布来看:40家有科技活动的企业主要集中在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三大行业,分别为1家、37家和2家。37家制造业主要分布在:农副产品加工业10家,占R&D活动企业的25.0%;医药制品业6家,占R&D活动企业的15.0%;食品制造业2家,占R&D活动企业的0.05%;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3家,占R&D活动企业的7.50%;非金属矿物品业2家,占R&D活动企业的0.0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7家,占R&D活动企业的17.5%;通专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和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各1家,共占R&D活动企业的12.5%。从行业上看,在我州科技活动主要集中在特色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医药制品业中,占了整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的三成以上。
(三)科研机构分布情况。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科研机构的29家,占全州工业企业的9.89%。其中:在大中型企业中有2家企业有科研机构,企业拥有科研机构的比率达9.09%,占全州科研机构的6.89%;在271家小微型企业中有27家设有科研机构,小微型企业拥有科研机构的比率为9.96%,占全州科研机构的93.1%。
(四)小微型企业开展科技项目较为活跃。小微型企业是我州民营企业的主体。近年来全州新增创新投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微企业。2015年全州开展的81项科技项目中, 4家大型企业开展了10项,占科技项目总数的12.35%;18家中型企业开展了14项,占科研项目总数的17.28%;271家小微型企业开展了57项,占科研项目总数的70.37%。
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产出成果丰硕
(一)科技活动能力增强。科技投入的稳步增加有效地提高了创新能力,提高了科技产出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各项成果齐头并进。2015年,楚雄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R&D活动项目81项,增长1.3%。由此可见,楚雄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发项目的主动意识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有所提高,R&D活动正在快速成为企业科技活动的中心,R&D项目规模和水平在不断提升,科技活动更加富有活力。
(二)发明专利继续增加。获得先进技术是企业创新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而通过申请专利对科研成果进行保护是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获得创新利益的重要手段。企业申请专利数量的多少标志着创新活跃程度的高低,发明专利的拥有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技术储备状况。2015年,楚雄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申请数219件,增长24.4%;发明专利申请数92件,与上年相同;有效发明专利数145件,下降5.58%;发表科技论文59篇,增长227.8%。
(三)产品创新再出成果。产品创新指企业将新的产品或者是有重大改进的产品成功推向市场。产品创新是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和取得竞争优势不可缺少的创新活动。2015年,楚雄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产出效果稳定,新产品产销两旺,新产品开发项目113项,增长28.4%;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25466.9万元,增长44.3%;新产品产值达到165807.5万元,增长33.7%;新产品销售收入147568.0万元,增长50.5%。表明目前楚雄州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创新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受到企业的重视,并取得明显成果。
四、存在的问题
(一)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比重依然偏低。2015年,全州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3家,开展科技活动的企业仅40家,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仅为13.7%。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没有科技活动的企业将处于不利地位,前景不容乐观。这反映出相当一部分企业对科技活动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尤其是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科技活动少,自主创新积极性不高,以科技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意识不强。
(二)科技创新资金来源主要集中在企业。一般来说,企业规模越大,自身实力越强,对技术创新投入就越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对外融资困难,资金来源单一,基本上没有社会创业资本和风险投资,不利于企业有效利用资本实现创新发展。2015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资金主要来源仍是企业自有资金,占经费筹集总额的95.21%。
五、几点建议
(一)促进科技研发机构建设,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活动比重。引导企业建立和发展科技机构,加大对科技机构的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自身科技机构进行科技研发和技术创新,还要进一步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横向联系,建立三方合作,优势互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快速转化,使企业科技活动项目增加,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活动的比重。
(二)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形成经济增长新亮点。的高新技术代表当代科技先进水平,是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的关键,是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抓手。因此,必须加快走自主创新之路,增加科技投入和扶持力度,强化金融信贷服务支持,集中力量构建以本地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筹建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利用工业园区走集中发展、规模化发展道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专有技术;还要积极争取引进国内、国际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形成以医药、食品、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行业为代表的高科技创新基地,推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设良好创新环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专利工作运行机制、管理服务体制和配套政策,健全专利行政执法队伍,加大对侵权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专利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努力营造有利于保护发明创造、促进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良好法制和市场环境。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力度,提高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整体素质,引导企业单位建立与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大力推进专利技术产业化,真正全面提高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竞争力。
(四)加快传统工业改造的步伐,提高经济效益。目前我州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传统工业生产技术还比较落后,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要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此要利用现有的财力物力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步伐,使设计、生产和产品性能得到提高,以提高产品的综合经济效益。
主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 承办:楚雄彝族自治州统计局信息科
地址:楚雄市鹿城东路281号 电话:0878-3389601 网站标识码:5323000023
滇ICP备20005621号
楚雄州公安局备案号: 532301020005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