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楚雄州上半年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重要支撑

索 引 号:115323000151676045-/2018-0601094 公开范围:公开 生效日期: 主 题 词: 文  号: 著录日期: 发布日期:2016-08-03 发布机构:楚雄州统计局 标      题:楚雄州上半年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重要支撑



2016年年初以来,我州各级政府以市场倒逼机制,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的工作思路,加快畜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持续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畜禽良繁体系建设,抓实科技推广应用、强化项目争取工作,上半年全州畜牧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成为全州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一、上半年畜牧业生产情况及特点

(一)畜牧业成为全州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1-6月全州畜牧业产品产值实现43.0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占全州农林牧渔业产品产值的比重达46.7%,畜牧业成为上半年全州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二)畜禽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6月末,全州大牲畜存栏达103.32万头匹,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3%。其中:牛存栏83.02万头,同比增长4.2%;羊存栏162.41万只,同比增长6.9%;猪存栏258.44万头,同比增长5.8%;家禽存栏1121.27万只,同比增长6.5%。

(三)主要畜牧产品实现全面增长。1-6月,牛出栏实现18.6万头,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5.9%,羊出栏实现53.43万只,增长6.5%,猪出栏实现184.48万头,增长7.7%,家禽出栏实现1100.88万只,增长7.4%;1-6月,畜禽肉类总产量达21.37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4%,其中,牛肉产量达2.58万吨,增长5.9%,羊肉产量达0.99万吨,增长6.7%,猪肉产量达15.92万吨,增长7.8%,禽肉产量达1.87万吨,增长7.5%。禽蛋产量达0.69万吨,增长11.3%。

(四)畜牧业产品价格波动总体平稳,市场供应充足。6月末,据州农业局提供资料显示:十县市肥猪收购价格平均每公斤达19.9元,比上年同期(下同)每公斤提高5.4元,增长37.2%,猪肉价格平均每公斤达32.8元,同比每公斤提高7.5元,增长29.5%;牛肉价格平均每公斤达62.6元,以上年持平;肉鸡价格平均每公斤达18.9元,同比每公斤提高0.5元,增长2.7%,本地土鸡价格平均每公斤达38.2元,同比每公斤提高1.4元,增长3.8%;骟羊价格31.2元/公斤,比上年下降2.6元,降幅达7.6%,商品羊价格22元/公斤,比上年下降4.7元,降幅达17.6%。

(五)规模化养殖群体不断扩大。来自州农业局调查资料显示:6月末,全州生猪规模养殖场户(年出栏100头以上)达1344户、出栏36.29万头,与上年同期相比规模养殖户增加294户,出栏量增加了7.3万头;牛规模养殖场户(年出栏10头以上)达969户、出栏1.98万头,同比分别增加187户和0.37万头;羊规模养殖场户(年出栏100只以上)达380户、出栏6.54万只,同比分别增加154户和3.03万只;家禽规模养殖场户(年出栏1000羽以上)达794户、出栏432.77万只,同比分别增加104户和99.94万只。猪、牛、羊、禽的规模养殖户出栏量占全州出栏量的比重分别达19.7%、10.6%、12.2%、39.3%,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2.8、4.3、5.2、6.8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组织化程度还不够高。散养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养殖技术水平低、养殖成本高。畜牧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力不强。目前我州达到省、州级的畜牧业龙头企业约30户左右,其中属于畜产品加工型的龙头企业仅有5户,且产品加工层次低。三是品牌创建有待加强。

(二)养殖效益多方挤压,农民增收压力大。我州玉米、大豆等饲料粮供需矛盾突出,饲料成本占养殖成本的70%左右,饲料价格的上升直接导致养殖成本增加。此外,水、电、成品油、劳动力、防疫、环保、用地等费用也呈上涨趋势,而畜产品价格上升空间有限,养殖效益面临多方挤压。同时,畜牧业产业链各主体利益分享与风险分摊失衡,养殖环节承担的疫病和市场风险最大,影响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三)制约发展因素多。抗市场风险能力弱,稳定发展压力大。在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畜牧业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变化越来越敏感,产业波动的诱因越来越多,呈常态化趋势。畜产品安全隐患多,监控防范压力大。目前我州畜禽分散饲养比重仍然较大,加之畜牧业产加销环节多,监管的质量标准、技术支撑、检验检测等体系还处于发展初期,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仍然不少。动物疫病形势严峻,防控工作压力大。周边重大动物疫病疫源分布较广,活畜禽及其产品调运交易频繁,疫情远距离、跨区域传播风险几率上升,加之部分地方基层动物防疫队伍不够稳定,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将对畜牧业生产和流通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加快畜牧业供给侧结构调整。立足我州饲料粮供应不足、草山草坡资源丰富的特点,不断调整优化畜牧业生产结构。优化发展生猪产业,加快建设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和市场潜力的肉牛、肉羊、特色家禽,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养殖结构。

(二)推进畜牧业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重点抓好适度规模经营、养殖设施、投入品和生产管理的“五个标准化”建设,鼓励和引导农户集中联建标准化圈舍;按照规模化生产要求,合理布局畜禽良繁体系;规范畜禽养殖饮水、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强化畜禽产品质量安全保证,用技术标准来规范农户养殖行为。

(三)创新畜牧业生产经营组织模式。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农牧经营主体,推动全州畜牧业规模化、生态化、可持续经营,提高主要畜产品的保障供给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减少中间环节,降本增效,让养殖户分享更多利润,增加农牧民养殖经济收入和效益。

(四)增强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推广“龙头企业 专合组织 适度规模养殖户”、“超市 专合组织 农户”等模式,推行寄养、托养等运行机制,把养殖农户、种畜禽场、饲料兽药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等多个利益主体联结起来,形成符合现代产业要求、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体系。以优惠政策、优良的投资环境和特色项目,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畜牧资源向畜牧资本转变。

(五)推进畜禽良种工程建设。不断提高畜禽良种和优质牧草的比重,形成特色品种优势,加快特色现代畜牧业发展。要依托我州撒坝猪、滇中牛、云岭黑山羊、武定鸡禽品种资源优势,发挥品牌效应,加强草山草场和饲料加工项目建设,配套产业发展科技服务,推进特色畜禽养殖规模化发展,大力推广良种和标准化饲养,扶持养殖大户,推广科学养殖技术,提高出栏率。

(六)筑牢防疫免疫屏障。一是要认真落实“分片包干、集中免疫、整村推进”防疫模式和生猪“321”免疫方式,重大动物疫病应免密度达100%。二是要健全“两档一册”档案。三是要强化疫情监测和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四是要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应急体系和防控机制,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全面提高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水平。

(七)实施品牌战略。一是加快“三品一标”申报认证,组织我州优良地方品种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进一步扩大无公害、绿色或有机食品认证数量和范围。二是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等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商标注册。四是制定发布《撒坝猪》、《滇中牛》、《滇撒猪配套系》等地方标准。

(八)认真落实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各级政府要在生产上加大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认真落实畜禽规模养殖场及加工、流通环节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率达100%。


【关闭】